一、規范修訂的背景
《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》(JGJ130-2001)的編寫工作于1986年開始,經歷了調研、統計、實驗研究、結構分析、總結和討論后,于1993年定稿上報,2001年修改后批準實施。
規范使用期內國家的建設規模、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腳手架使用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,規范內容應適應變化。
和本規范配套的相關規范在內容作了修訂,使本規范在內容上應作出修改,和相關規范協調。
施工現場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數量增多,事故頻發。在技術上亟待給予指導和規范。
2005年開始對《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》(JGJ130-2001)規范的修訂工作。
二、本次規范修訂的主要內容
1、修訂了鋼管規格。取消φ51×3.0鋼管;為符合《焊接鋼管尺寸及單位長度重量》(GB/T 21835-2008)的規定,將原標準中φ48×3.5的腳手架用鋼管改為φ48.3×3.6。
2、對鋼管壁厚的下差更嚴格。將原規定壁厚下差限值為0.5mm改為0.36mm。當所用鋼管的壁厚不符合規范規定時,可以按鋼管的實際尺寸進行設計計算。
3、雙管立桿腳手架的經濟性不好,在施工現場已經很少使用,本次修訂中予以取消。
4、腳手架柔性連墻件的做法粗糙,可靠性差,不符合安全要求,本次修訂中予以取消。
5、與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的內容統一。將作用于腳手架上的水平風荷載標準值的計算公式形式由:wk=0.7μz·μs·w0(w0取n=50)修改為: wk=μz·μs·w0(w0取n=10)。
6、將荷載效應組合表中的可變荷載組合系數由0.85提高為0.9。
7、將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由單排架取3kN改為2kN,雙排架取5kN改為3kN ;
表4.3.1 荷載效應組合
計算項目 荷載效應組合
縱向、橫向水平桿強度與變形 永久荷載+施工荷載
腳手架立桿地基承載力
型鋼懸挑梁的強度、穩定與變形